摩臣5平台注册:今年101岁的白求恩身边的小助手 故事中的中国双时空讲述了新中国肺移植的第一刀
小编简介:救死扶伤是人生的愿望,人生的价值是奉献。这是百岁医生辛育龄写的一首诗,也是他用生命践行的誓言。抗日战争期间,辛育龄与白求恩并肩作战,救治伤员,共度了100多天的紧张时光。在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中央电视台国国家戏剧院共同打造的原创大型文化节目《故事中的中国》第三季将播出第五期,讲述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胸外科开拓者、创始人辛育龄的传奇故事,向默默为新中国医疗事业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与白求恩并肩作战100多天
辛育龄用行动诠释求恩精神
救死扶伤,人生价值是奉献。这是百岁医生辛育龄写的一首诗,也是他用生命践行的誓言。抗日战争期间,辛育龄与白求恩并肩作战,救治伤员,共度了100多天的紧张时光。白求恩跨越国界和种族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激励辛育龄在战争中走上医学之路。
这个节目将以辛育龄继承白求恩对工作和人民极其负责、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为戏剧的核心表达,展现大医真诚、仁慈、仁慈的感人故事。
20152000年,《白求恩援华抗日战争674个日日夜夜》出版,辛育龄为这本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在节目现场,作者、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马国庆进一步与观众分享了辛育龄与白求恩的不解之缘。
1938年5月,十几岁的辛育龄正式参加八路军,成为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并于第二年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白求恩常常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手术队赴前沿阵地,在枪林弹雨中奋力救治伤员。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辛育龄坚定了学医报国的念头。马国庆表示:可以说辛老和白求恩的100多天,影响了他一生的选择。
我国首例人体肺移植手术
80多岁还坚持握手术刀,出门诊
《故事中的中国》第三季自播出以来,一直致力于全面讲述人物故事,挖掘时代精神,引导观众见证许多微妙而闪亮的历史时刻。最新的节目也将生动地诠释辛育龄医生的责任,以更多的生活故事。
辛育龄曾经说过:我最大的愿望是在无影灯下做一个‘不老松’。经过80多年的医疗实践,他实践了白求恩的精神,在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体肺移植手术。他还首次将针灸麻醉应用于胸外科,为人们攀登终身医学高峰。
辛育龄晚年身体越来越差,需要坐手推车去马路对面的医院工作。全家多次劝辛育龄在家休养,但他还是坚持每周出门诊,参加科室查房。直到89岁,辛育龄因为腰病再也站不起来,才舍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在节目现场,辛育龄的孙辛文回忆道:爷爷
爷爷说我当了一辈子医生,看了无数病人,没有遗憾。
在年轻一代眼里,辛育龄总是早到晚走,就像住院医生一样。中日友好医院前外科主任刘德若感慨道:我们太佩服他了,就给他起了这样一个绰号。辛老办公室的灯亮着,相当于一盏灯,照亮了我们所有医护人员的心。
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得多治疗一个病人!白求恩精神不仅影响了辛育龄,也激励了数百万中国白人士兵致力于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始终提醒年轻一代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继续前进。CCTV-1,让我们听听百岁医生辛育龄的世纪追求,感受无边医生的仁慈!